看着聪明调皮又不服管教的女儿,有一天我灵感突现:既然孩子喜欢争强好胜,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,何不多来点竞争意识?
对,比赛!记得我们的第一局比赛是穿衣服,比赛结果虽然是以我的失败而告终,但女儿的胜利正是我期待的,也是我有意磨蹭蓄谋已久的。以后我和女儿就既是母女又是对手了,诸如讲故事、口算、铺床、叠被、洗手绢、饭后搬凳子,都成了比赛项目。我发现女儿在比赛中总是斗志昂扬,兴致勃勃,即使有时“不幸”失败了,也不灰心,更加期待下一次比赛的到来。在我的启发下,她已明白“胜败乃兵家常事”,我也告诉她,失败并不要紧,要紧的是要动动脑筋,想出好办法下次战胜对手。
这一办法虽管用,可有时自己忙得脱不开身。我又计上心头———给孩子记时,让她自己去干。这一招跟比赛差不多,而且大大解放了自己,我终于可以边教育孩子边忙自己的事情了。给孩子记时,可以数数,也可以读分钟,但尽量不要出声,让这一程序在心里进行,这样既可以在孩子时间不够时随意增加点时间,又可以专心干自己的事情,岂不一举两得?
时间一长,女儿好像习惯了一样,不用我提醒,她就可以自己主动去干一些该干的事情,甚至可以为自己记时了。看到这些,我总会感到欣慰,为孩子,也为自己。